听书文字0050 24艺术原来可以这样看 张小玉解读

 

得到

 

关于作者

弗朗索瓦芭布·高尔,毕业于法国索邦大学和卢浮宫美术学院,当代艺术史专家,法国“如何欣赏画作协会”(CORETA)创始人。虽然是艺术科班出身,但是她并不迷信精英主义,作为一位艺术普及者,她的作品不仅受到大众的热捧,而且也被国内的美院教授誉为“家长和孩子们接近经典的好读物”。既不是纯聊八卦讲故事,也不是一板一眼的艺术授课,作者在艺术普及上找到了一种很棒的平衡。

 

关于本书

《艺术原来可以这样看》法文原版一经推出便收获好评无数,而中文版被很多人认为是一本能让家长和孩子同时寻找到艺术乐趣的好书。相对于很多大部头作品,这本书可以说是薄薄一册了,但是它解答了艺术入门者最容易困惑的问题,分类罗列了绘画欣赏中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通过讲解几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让普罗大众学会了更有趣和更高效地看懂一幅画的方法,而且,书中还专门给我们提供了20世纪之后的现代艺术欣赏方法,拆穿了这些让大众格外费解的艺术套路,是一本难能可贵的艺术普及书。

 

核心内容

在这本书中,作者运用了三个步骤,轻松愉快地带领读者进入艺术欣赏的大门:首先,引导大众调整状态、循序渐进,奠定欣赏绘画的良好开端;其次,选择大家最容易困惑和感兴趣的画家和作品的相关问题,进行精炼解答,并普及一些基础的绘画常识,为欣赏一幅画做好功课;最后,通过对几幅经典作品的讲解,在实战中体验看懂一幅画的乐趣。‘一、调整状态,进入良好的看画模式初学者在面对一幅画时不必给自己太大压力,在这里,作者给我们提供了循序渐进的欣赏的三个层次。一开始,我们可以欣赏像插图【1】这样的具象绘画,它是印象派画家雷诺阿的代表作《两姐妹》,我们更多的是关注画中常见的生活场景,以及左侧女孩身上红蓝两种颜色的对比。【1】雷诺阿《两姐妹》在这之后,我们可以更多地去了解画家的艺术技巧和风格,以及画背后的故事。比如插图【2】这幅卡拉瓦乔的《大卫》,故事来自于《圣经》,其中明暗对比的用光,正是卡拉瓦乔重要的艺术特色。【2】卡拉瓦乔《大卫》最后,随着艺术素养的提升,我们会对绘画的创作背景、象征意义加深理解。比如插图【3】中这幅蒙克的代表作《呐喊》,画家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揭示了人类“世纪末”的忧虑与恐惧。【3】蒙克《呐喊》二、积累西方绘画的基本知识1. 关于画家和画作的一些小常识我们看到的很多著名画作都是复制品,而不是原版,这是因为一幅画可以是画在木板上的,也可以画在画布、墙壁、纸等很多材质上,同时可以使用蛋清、油料、丙烯颜料等很多材料,比如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我们就很难看到原版,因为它是画在格雷契修道院食堂墙壁上的一幅壁画,想要看到真迹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是不是所有的画家都是死后才能成名,也是个经常被人议论的问题。虽然这种现象很常见,但也并不绝对:梵高死前只卖出一幅画,死后身价大涨,但毕加索是个幸运儿,他在有生之年就看到自己的作品进入了卢浮宫。画家的时代距离我们越远,就越容易判断出他的价值和地位,所以在死后就会名声越来越大。博物馆中的很多画会罩上玻璃罩,这是为了减少灰尘的污染以及被破坏和盗走的风险。历史上一些名画曾遭到严重的破坏,比如现藏于俄罗斯冬宫的一幅伦勃朗的名作《达纳厄》,画中女人小腿的部分就被人泼过硫酸。此外还有些名画会被盗走,比如《伦勃朗自画像》,失窃5年后才被追回。2. 西方绘画中最常见的几种题材(1)宗教画这是西方绘画中出现最多的一种。圣母抱子像、天神报喜像和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像这三类,是宗教画中最频繁出现的形象。而中世纪之前和中世纪以后,画家们处理这些圣像宗教画的方式也不同:如果看到一幅画里的圣子、圣婴虽然是小孩身材,却长着一张成熟脸,圣母也一脸呆板面无表情,同时二者头上还画着一圈金色的光环,比如插图【4】,那通常就是一幅中世纪的宗教画;而如果画里的圣子、圣婴像普通小孩一样可爱,圣母带着温暖的人性光辉,头上也不再出现金色光环,那它基本可以确定是文艺复兴之后的宗教画了。【4】中世纪的宗教画(2)肖像画这一般是描绘人物形象的题材。我们最常见的经典肖像画,通常四分之三侧面的人物造型多过正面,因为这种角度既能突出人物的线条,还能抓住面部表情以及细微的眼神。现在,照片已经取代了很大一部分肖像画,它更多的是代表了画家的一种审美选择和象征意味。比如插图【5】,是画家卢西安·弗洛伊德为英国女王所画,虽然满面风霜的肖像画和现实形象不符,但准确传达了女王的内心世界,这便是照片所难以达到的境界了。【5】卢西安·弗洛伊德为英国女王所作画像(3)神话题材绘画此类绘画常常表现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里人物的爱恨情仇或丰功伟绩。神话题材最容易出现裸体形象,而维纳斯是画家们最钟爱描绘的形象。不过裸体的也不完全是神话人物,比如插图【6】这幅19世纪马奈所作的《草地上的午餐》,便是当代艺术中第一次出现普通人的裸体形象,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和争议。【6】马奈《草地上的午餐》风景画和静物画也是常见题材,它们通常是表现真实场景和日常生活的一类绘画,既可以再现真实的具体形象,也可以是理想化或体现象征意义的艺术再加工。3. 西方20世纪的绘画欣赏攻略欣赏20世纪绘画的前提,是我们要消除对这些“不知所云”“粗制滥造”作品的成见,比如面对插图【7】这幅塞·托姆布雷的《无题》,就要承认它是一个卖出了4.5亿人民币的作品。【7】塞·托姆布雷《无题》但同时,我们也要明确20世纪艺术和传统艺术的巨大差别。比如插图【8】这幅杜尚的作品,用一串并无意义的字母《L.H.O.O.Q.》来命名,而不是保持作品标题和内容密切相关的传统特色。此外,抽象画和单色画也成为了全新绘画类型。这些,都是需要更新的鉴赏方式。    8】杜尚《L.H.O.O.Q.》三、经典绘画解读1. 最“网红”级别的作品:达芬奇的《蒙娜丽莎》【9】达芬奇《蒙娜丽莎》欣赏的第一层次:这是张标准的四分之三侧面、带手的大半身人物肖像画,蒙娜丽莎身体端庄,露出若隐若现的微笑。第二层次:绘画具有世俗气息,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风格;在技法上,达芬奇运用了渐隐法,人物构图上运用了黄金分割率。第三层次:这幅伟大的作品还有很多彩蛋,比如,它是由四幅画叠加而成的,画中人物的模特原型可能是和达芬奇有暧昧关系的徒弟。而整幅画也具有深层意义,它是人类的在黑暗中不断探索自我的缩影。2. 最美女神: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10】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欣赏的第一层次:这是一幅经典神话作品,展现了古希腊神话中女神维纳斯诞生的场景。她的身体姿态格外优美却又不符合正常人体的形态,画家为了营造美,将维纳斯的脖子、肩膀进行了变形,而画中维纳斯的经典姿势被称作“谦和的维纳斯”。第二层次:维纳斯的脸部有种美丽而哀伤的神情,这是波提切利画中女性经常出现的标志性表情,也与画家境遇有关。这幅画让女性裸体不再与羞耻卑微画等号,代表着文艺复兴时期挣脱宗教束缚的人文关怀。第三层次:维纳斯既有唯美的一面,又有很不女神的一面,而这正象征着那个既可以“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也可以无拘无束、充满生命活力的古希腊罗马时代。3. 20世纪的代表性绘画: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11】毕加索《哭泣的女人》欣赏的第一层次:这是一幅区别于传统绘画的当代绘画作品,画中的形象不再是写实描绘,而是用各种彩色几何色块拼接出来一个抽象的女人。第二层次:画中的每个部分都在明确传达给我们同一个信息,那就是这个哭泣的女人很痛苦。这幅作品是立体主义画派创始人毕加索的代表作,包括立体主义在内的很多现代流派,都开始使用全新的绘画语言。第三层次:现代艺术家们在意的不再是表象的真实,而是内心的情感状态,绘画不再是逼真地呈现具象,而是为了摒弃伪装、表现真实和本质,这是欣赏20世纪后现代绘画的基本准则。

 

金句

1. 你不一定喜欢这幅画,甚至它让你讨厌、困惑,但是它让你产生了感觉,那就对了,这就是专属你的艺术体验。2. 《草地上的午餐》这幅画对传统绘画有了巨大的颠覆,在这之后,画家们便不再借用神话外衣,开始直接表现裸体了,人的价值突破了神的桎梏。3. “不知所云”“粗制滥造”“小孩也能画”“这也算艺术”等评价,似乎是大众对这些20世纪艺术最常见的态度,换一种鉴赏方式,才是解读这些当代绘画最好的姿势。4.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蒙娜丽莎,这幅画就是人类的缩影:在光明和黑暗永恒变化的宇宙中,我们芸芸众生显得如此平庸,但是也在探索着更多了不起的可能。5. 真善美本来就不是艺术和人生的全部,如果面前的这幅画让你不舒服,那么就直视这种不舒服好了,绘画不是用肤浅的美取悦人,而是为了摒弃伪装、表现真实。

 

撰稿:张小玉

脑图:摩西